在喊出准备部署100多万台“机器工人”替代配装工三年后,富士康终于不再和寡。在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份,遭受人工成本上涨压力的企业,纷纷将视线转向了“机器换人”。这正在形成一股潮流,加上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有意扶持,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纺织行业加速“机器换人”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公布了对江苏双山集团引入异纤检测机的调查。
由于市场上对纱线异纤要求特别高,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江苏双山集团投入500万元,购进10台纺纱异性纤维检测机。过去异纤均由人工拣除,每人每天拣300公斤,并且质量难以保证,现在用异纤检测机一台车一天可以检测6吨左右异纤,保证了剔除率,每年可以节约工资支出达400万元,节约用工近200人。
这不是个案。同样在江苏,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自动穿综机,原先手工穿综产量为8000根/人,现在自动穿65000根/人,效率提高了8倍,节约人工80人;同时引进的喷气织机,产量提升3.5倍,节约人工320人。
而粗犷的山东人算了笔精细账。山东滨州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在印染设备上采用自动化;在退浆环节采用的碱浓度自控系统应用。这些自动化设备及技术的应用提高了30%以上的生产效率。这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设备在价格上比普通设备高出约1.5倍,1-3年后投资就可收回,而其带来的综合效益却远远大于投资。“机器换人”正在成为趋势。浙江省正在进行“机器换人”计划,未来5年,每年将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就像宠物一样,将来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比如有做家政服务的,有帮你学习的,有陪你娱乐的……随需而配。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遥远,3到5年机器人就会普及。”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专家这样生动地描述智能“宠物”家庭服务机器人。
作为集现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自动控制等高技术于一身的产业,机器人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应用水平及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高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机器人产业自21世纪逐步兴起,目前已经形成百余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其中,40余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形成了具有机器人概念的高技术板块。
国际机器人联盟预计,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超过日本,达到3.2万台,占到世界总量的20%,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在巨大需求的拉动下,未来3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枣庄市滕东机床有限公司
下一主题:数控铣床 | 上一主题:大隈五轴机床系统获日本机械学会奖 |